药方上一般写着治疗疾病而配伍的药物名称、剂量和用法,但在古代,还有一类饶有趣味的劝戒、警训、嘲讽的特殊药方,这恐怕知者不多。
日前,有位朋友到云南旅游,回来时告诉我说,在昆明华亭寺里,有一张奇妙处方,这个药方在药铺是抓不到药的,它只供读与思,便能给人以教益,医治一部分人的“心病”。如果没有记错,这张药方写的是:好肚肠一根、慈悲心一片、温柔半两、道理三分、正直一块、孝顺十分、诚实一个、仁义全用、行善不拘多少。用药方法:须宽心,锅慢炒,不要焦,不要躁,去火消三分。用药忌讳:贪欲、邪念、心甚毒,笑里刀,利己损人、暗箭伤人,平地起风波。相传这个处方是唐代一位和尚所开,千百年来,它警训人们为人处世应按此“医嘱”,历代能够遵医嘱的人疗效甚佳。时至今日,凡有“心病”者,不妨一试,仍不因年代久远而致古方失效。
还有一类是劝戒的妙方,专治一些人生活上的恶习。清代“扬州八怪”之一郑板桥在任潍县(今潍坊市区)知县7年间,手下一个官员贪酒嗜烟如命,年仅四十岁,其面容早已枯槁憔悴,遍求名医均不见效。郑板桥知其病根,就说:“我有一验方,只要你按照要求去用,保准能治愈此病。”说罢,拈笔开方,然后装入信封,加嘱:“三月后启封,照方治疗可祛病。但在三月内,须禁酒烟,否则性命难保。”这个官员遵嘱,三个月后果然病体复安,一天他忽然想起该撕开信封来看看,但见里面是一副劝戒诗联:“酉水为酒,若不撇出终是苦;因火成烟,丫能回头便成人。”横批:“祸在烟酒”。此联把“酒”字拆成“水”和“酉”,同时利用了“若”和“苦”这两个形近字的区别;下联把“烟”拆成“火”和“因”,同样地用了“丫”和“人”类似正反颠倒的写法,一语双关。那个官员阅读了郑板桥这一奇妙药方后,茅塞顿开,领悟其中意思,彻底改掉了恶习。
更为奇妙的是蕴含政治意义的扬善止恶药方。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在四川蓬溪任知县,后因承父志编修《本草纲目》,便辞官编书。相传,李时珍离职前,新任的县官为李时珍饯行。席间,新县官向李时珍讨求:“素知李公医道高明,盼请赐开一滋补养身妙方,则感幸甚!”李时珍早闻此人是个有名的贪官,但为不失礼节,佯装应允,随即开了一张药方:“柏子仁、木瓜、官桂、柴胡、益智、附子、八角、人参、台乌、上党、山药各一钱。”那个贪官看不出其含义,高兴得连连道谢,过后他将药方交手下人去抓药,恰遇药剂师是个聪明人,接过处方捋须大笑,说:“大人被开方的郎中骂了。”县差一打听,方知这帖药方各味中药的第一个字合起来的谐音是“柏木棺材一副,八人抬上山。”连忙回来告诉县官,县官听完禀报,顿时气得七窍生烟。
近日读史偶知,历史上又有一张讽味甚浓的药方。1841年5月27日,广州知府余保纯在朝廷昏君和投降派支持下,屈辱求和与英军签订《广州和约》,由广东地方政府向英国赔偿战争费600万大洋,换取英军撤出虎门。广大民众对这种丧权辱国的行为恨之入骨,当时有一位爱国文人别出心裁的用药方形式,撰文讥讽余保纯一伙卖国贼的罪恶行径。文曰:“余黄堂号(即知府)精制《狐媚药方》,服用可延年益寿,润身肥囊,固宠求荣,加官进爵,实系偷生得福之妙药。方为舌头一根,厚脸皮一张,黑心一个,柔肠一条,媚骨一副,屈膝一对,叩头虫不拘多少,笑脸三分。以上八味药用笑里藏刀切碎,口蜜为丸。以狼心一具,狗肺一副,煎成糊涂和药进服。”这帖嬉笑怒骂的独特“药方”,把媚敌求荣的奴才相揭露得淋漓尽致,人们无不击掌称快。
生活中人们有什么大病小疾,用过的药方大多被遗忘,而上述几个奇妙药方能够脍炙人口,在于它具有劝善讽恶的奇特药效,可见“非物质”的好药方即使再久,也不失其强力的药效!(林长华)